蒲教发〔2016〕85号
蒲城县教育局
关于深入推进校园文化“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亮点”的指导意见
各片区、中心校,各初中、县直单位、民办学校: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县中小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力打造蒲城教育特色品牌,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局德育整体框架规划,围绕“求真向善德润奉先”德育主题,以学校社团活动为引领,大力发展校本优势项目,努力形成“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亮点”的学校工作新格局。
二、具体措施
1.学校定位。打造“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亮点”,首先要定位好学校办学理念,使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形成与之高度吻合的学校文化和精神内涵。学校办学理念既要与时俱进,又要继承传统,要根据地域及办学特点,明确学校“三风一训”、校徽、校歌等,并在校园醒目位置进行标示,形成切合自己发展实际,具有特色、亮点的校园文化体系。要加强学校办学理念的宣讲和解读,使广大师生知晓学校办学愿景,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或优于别的学校的,并成为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共性意识。
2.社团引领。紧扣学校办学目标,深入挖掘学校历史、人文、地域等资源禀赋和传统积淀,在前期社团建设及活动开展的基础上,积极研讨,充分论证,确定出1至2项在学校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学生中具有较大吸引力的特色重点社团。社团活动要凸显地域特色,与当地产业、文化、民俗等紧密联系,如洛滨大鼓、苏坊麦草工艺、石羊道情、民间剪纸等,社团建设可参考以下类别:
体育类(校园足球、中华武术、健身操、花式绳操、校园篮球、乒乓球、腰鼓、大鼓等);
艺术类(合唱团、舞蹈队、管乐队、地方戏曲社、书法绘画、摄影摄像、彩绘、木刻、剪纸、麦草画等);
学科类(中华经典诵读、古诗吟唱、文学社、诗社、英语口语交际、演讲主持等);
科技类(计算机编程、PS制作、航模制作、机器人等);
综合类(志愿者协会、少年交警队、小记者团、校园电视台等)。
3.环境创设。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包括优良传统、文化氛围、办学理念等要素,它是学校成员智慧、经验、精神、作风的凝聚和提炼。各校要着力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在特色社团建设方面,要做到“六有”,即“有固定时间、有固定场地、有专任教师、有社团章程、有社团计划、有课程纲要”。各校要加大特色社团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创设活动开展环境场所,购置必要的器材教具;要积极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采取校本培养或校外兼职等形式,加强师资配备;要组织人力开发社团活动特色课程,使活动开展长期化、规范化。
4.培育展示。各校要加强特色社团活动的培育,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原则,精心打造,常态化开展活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工作稳步推进。要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传统节日、纪念日、学校开放日等时机,向师生、家长、社会各界集中展示特色社团活动取得的成果。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校要成立“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亮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专人负责,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逐人落实工作职责。各校实施方案务必于9月25日前报送教育局基教二股(含电子版),方案包括学校“三风一训”、校徽、校歌等并进行注释解读,学校特色社团项目名称及实施步骤。
2.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各校从特色社团定位到组织推进均要整体规划,作出明确部署,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使活动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有程序地展开。要定期对“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亮点”工作进行跟进、总结、部署,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收效良好。
3.典型引领,广泛宣传。各校要及时挖掘、提炼、宣传学校“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充分利用网络、校报、qq群、微信等进行宣传和推介。教育局将利用蒲城教育信息网、微信平台以及各种媒体对工作突出的学校进行宣传和介绍,并适时开展特色亮点成果展览、观摩、研讨等活动。
蒲城县教育局
2016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