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10-08   浏览量:442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完朱自清的《春》一文,我对本课进行了认真反思,其中有不少亮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反思如下:

课堂教学的主要亮点:

  一、能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课前3分钟我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描写“春”的古诗句、描写 “春”的成语;并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地展示大家,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因此课前3分钟学生就展示了许多描写《春》的古诗句及成语,我认为课前3分钟热身这个环节很好。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听、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训练。随着年级的升高,主动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有的学生即使发言,声音非常小,实在令人着急恰好在本学期,我们学校提出了课前3分钟热身,这对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于是,我就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是古诗文的背诵,可以讲笑话、讲成语故事、民间传说、传统节日的来历,

例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就让学生积累描写“冬天”的古诗句;在学习《端午日》一课时,我让学生搜集端午日的来历,并让学生说说我们这儿端午日的习俗;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时,课前让学生搜集“年的来历”,并让学生说说本命年我们这儿有哪些讲究,过年我们有哪些传统习俗;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文时,课前3分钟我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活动开始的时候,效果并不好,班上很少有同学能达到要求。大部分同学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要么局促不安地站在讲台上结结巴巴说不好。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课前3分钟热身不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使学生能够心情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之中来。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这一环节。

  二、课堂上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了教学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品味与揣摩,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要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品味语言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在朱自清的《春》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我就设计了“品味语言”这个环节,在学生完成这个环节之前,我先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赏析,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的运用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另外,我再给学生做一个示范,让学生明确品味语言的角度。我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范例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句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顺利完成了课文4——7自然段品味语言这个环节。在其他散文题材的教学中,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的教学过程中,我都设计了“品味语言”这一环节,经过反复训练这一类题型,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

在课堂教学中,我关注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通常情况下,我设计问题尽量顾及每一类学生。提问中我把难题抛给优等生,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中下等同学,这样使优等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问题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在朱自清的《春》的教学设计中,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道题: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三部分?2、主体部分描绘了哪几幅图画?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几个问题比较简单,我就让中下等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他们回答正确,我就及时表扬了他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中下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难点探究部分我设计了2道题: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 “闹”字能换成“叫”字吗?为什么?2、“小草偷偷地从草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在总结写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道题:结合本文写景的方法,说说如何写好写景的文章?这几道题难度比较大,我就把这几道题留给班里的优等生来回答,这样使他们感觉有挑战性,在课堂上对待优等生进行拔高训练,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收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堂容量太大,面面俱到

朱自清的《春》一课,我当初设计了一课时,在这一课时主要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教学难点)、议一议、写法总结。每个环节设计2-3个问题,由于问题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最后的写法总结这个环节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下课了。这样,一节课老师和学生都感觉比较累,教学效果并不好。如果把这一节课划分为2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2课时主要是品味语言、难点探究以及总结写法,效果会更好。

上次从高新一中老师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他们一节课就设计一两个教学目标。围绕这一两个教学目标把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我认为他们的教学设计很好,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一节课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点,一周就教会学生四到五个知识点,那么一学期下来就教会学生掌握许多知识。

  改进措施:课堂容量要适当,突出教学重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研读课文,分清文章重点、难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不能面面俱到。一节课时间非常有限,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大家都知道,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教学目标也不止一个,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就提高了。

二、没有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评价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描绘,文章多处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因此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与指导,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精妙,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在本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听了一遍名家的范读,然后让全班学生齐读了课文一遍,对学生的朗读也没有做出评价,这个环节就匆匆过去了。大部分学生没有读出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的美感,也没有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改进措施:应重视朗读的指导、训练与评价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语言的精妙,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对学生的朗读及时做出评价。教师在学生朗读时给予适当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树立的信心,鼓励学生读的更好,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学到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总结、反思,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学校提出的“有效课堂”,逐步迈进“高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