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名师之路”全国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6-11-17   浏览量:5555
2016年“名师之路”全国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永丰镇中心小学      杨琳媛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研讨会。4月15日、16日和17日,历时三天,领略了张齐华、周卫东、刘延革、徐长青、吴正宪、黄爱华等小学数学界专家名师的风采,观摩示范课和聆听报告共达二十余次。他们的课犹如好茶留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他们的报告更是让人受益匪浅。细细品味他们的课渗透着与我们不一样的教学观念,彰显着数学独有的魅力;他们的报告是他们的经验总结,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从他们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每位名师的背后都有一些不平凡的故事,不禁使我想到很朴实的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仅让我与专家名师们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更重要的是使我的思想观念豁然开朗,让我给自己的教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对比之下,我颇受感触,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收获一:一堂好课就是要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没有任何约束,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每位名师的课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黄爱华老师的《24时记时法》一课把这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前先通过微视频的观看,抛出问题: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针对问题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以答辩会的形式展开讨论研究,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完全开放了,奇迹出现了,孩子们的答辩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非常精彩。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旁观者,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发现两者的不同和优缺点。真正体现了最高效的学习是学会以后教别人。
    收获二:每位名师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脱离教材,也不背离生活实际,不断地开发教学资源,即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错误,经过教师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了知识。徐长青老师在上《优化》一课时,根据课题设计烙饼游戏,出现了几组渐变式的游戏:第一组烙两张饼最少用时,得“经验”,第二组烙四张饼最少用时,得“经验”,第三组烙六张饼最少用时,由“经验+经验=新经验”;偶数张饼烙完,接着奇数张饼,就由三张饼展开研究,再到五张饼等,很好地诠释了“经验+经验=新经验”。这种根据教材设置的层层深入的教学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们带入了知识的海洋。
    收获三:教师在课堂上丰富的语言,给不同学生多种多样的评价,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如:“真是服了你,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你真够水平”等等。这样就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
    收获四:从名师们的专题讲座中感受到了新的教育理念。张齐华老师《数学课堂的新常态》由知识技能到核心素养的转变,由“10大核心词”到“3大核心思想”的转变,体现了数学课堂注重探索的过程;周卫东老师就数学学习过去重视的六个重点到现在重视:结构,思想,理解,变式,经验,并提出了思维过程的忽视,是当下数学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继而提出了五个教育策略;直击本质属性,洞悉概念原理,渗透思想方法,支持深度思考;吴正宪老师指出“问题串”是学生课堂真正发生时的思维,好的课堂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而是学生的表现,学生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问题串才是学生不断探索的真正动力;黄爱华老师提出大问题教学的观念,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呈现“大格局”,围绕“大问题”的提出进行十分钟的模拟教学,由学生提出优化意见,上课老师稍作调整后,进行第二轮模拟教学,再讨论优化。接着就“大问题”教学微格研修和“大问题”生成的基本策略进行演示总结。陈洪杰老师就复习课的创新提出了观点,以学定教的课堂追求,注意呈现多种资源,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交流、倾听、表达、质疑,对“练习——整理”型复习课的课型有所突破。
    走进名师,感受名师,这次培训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诠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三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有了许多顿悟。身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地反思,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走进名师,感受名师。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给别人一滴水,至少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学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的在三尺讲台上尽显光彩,必须脚踏实地的上好每节课,学习名师但又不一味的模仿名师,创造出自己的课堂,走出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