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2016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6-12-30   浏览量:4779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工作的通知》(陕教职[2016]5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我校2016年教育质量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创建于1996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00人,在校学生1808人,每年各类技能培训2000余人。经过多年发展,蒲城县职教中心已成为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雨露计划培训、残疾人培训、人人技能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的职业培训学校。目前学校共开设数控技术应用、音乐专业、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西餐烹饪、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七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音乐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
蒲城县职教中心坚持质量立校,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2000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5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1月被陕西省教育厅表彰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3月通过“陕西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县”评估验收;2014年4月被陕西省教育厅表彰为“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渭南市教育局评为“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被蒲城县教育局评为“目标责任考评先进单位”。
    2、根据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今年省、市也加大了招生比例的调整,我市招生比例为4∶6。学生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只有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今后的招生中,要加大对中专各专业的政策倾斜,确保各专业人数稳中有升,在学校学生总数中占一定的比例。
    3、学校实训基地面积22200平方米。学校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生均实训设备金额4230余元,购置实训设备3500余台套,共有实习工位2000多个,各类实训基地均可同时接纳5个以上班级同时实训。其中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各类设备1574余台套,总价值227多万元,可满足300余名学生实习操作;数控机械实训基地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备数量281台套,总价值656万元;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各类设备404台套,总价值55万元;学前教育专业各类设备157台套,总价值64万元,可供150名学生实训;焊接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各类焊接设备81台套,总价值7万元;计算机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有各型号计算机372台套,总价值19万元。
    4、学校现有教师200人,其中专任教师153人,专任教师专业课教师103人,所占比例为67%;其中,双师型教师78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50%;从企事业等单位聘请专任教师25人。全校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196人,占教师比例的98%;研究生学历4人;副高以上职称45人,占专任教师的29%;中级职称118人,占专任教师的77%。全国优秀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省级先进教师12人,市级先进教师10人。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平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适时开展 “禁毒宣传月”活动、“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各种球类比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安全工作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安全无小事。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坚持班主任跟班制,无论是早查还是晚查,各班主任均能尽职尽责,学校也多次组织开展安全活动周活动,向学生宣传法纪校规,使他们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学校还定期进行管制刀具的排查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对于在外住宿学生,学校落实家庭、管理方的安全责任,并签订《校外住宿安全责任书》;对体质特异学生建立有“特异体质学生台账”。这些工作的开展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营造“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98%以上,专业技能合格率达到98%以上,体质评价合格率100%以上,毕业率98%以上
    2、就业质量:就业安置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直接决定学校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也是影响生源和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就业安置上,学校制定了《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专业组学生学习、实习管理规定》,学校坚持眼光向外,积极出击,考察市场,多方洽谈对接,所有专业均与国内一批知名企业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用工安置协议,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我们本着稳妥负责的原则,组织专门力量,不惜财力物力,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安置工作。
同时各专业要做好各自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要完善实习、就业的各项资料档案,坚持“2+1”办学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三年顶岗实习)。学生就业后做好跟踪回访工作。主动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逐步健全学校就业网络体系。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对口就业率达到100%。初次就业月收入平均达到2600元以上。
   三、质量保障措施
    1、学校以创办管理有序、特色鲜明、灵活开放、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的职教名校为办学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做法,积极适应产业发展,先后建立了数控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电子技术应用、音乐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焊钳技术应用、西餐烹饪等7个专业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大力推行“目标分解——专业月赛——技能达标——创业创新”四层次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采用车间与教室合一,产品与作品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的“四合一”教学方式;校企共建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和高水准“立体型”教学团队。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目标,确立了“立德、自强、创新、有为”的校训,形成了“平等合作,自立超越”的校风、“敬业奉献,启智求真”的教风和“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风,着力培养有素质、懂技能的复合型、创业型、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
    2、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质量意识,大力实施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服务主体的思路,构建教学新常态,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实际,适时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改善教师课堂教学唱“独角戏”的现状,在教育方式上可适当推进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营造独立思考、互动交流、激励创新的教学环境,把学生从课堂上想睡觉、玩手机的现状引导到学习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今年我校学生参加2016年高考报名236人,除少数学生参军和就业安置外,另有186名学生通过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和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分别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录取;11名学生参加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全部被渭南师范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商洛学院等本科院校录取,录取率和录取人数均居渭南市前列。
    3、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各专业组要组织专门人员备战2016年省、市中职学校师生技能大赛,要做到落实参赛队员、落实训练教师、制定训练任务、完成训练目标。2016年3月下旬举办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我校服装、焊接等专业8名学生,于3月26日至3月27日在西安参加了本次比赛。参赛学生以熟练的操作,精湛的技能圆满完成了比赛任务,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窦媛、赵无梦、井翠凤、马静、杨晓辉、梁爽分别荣获“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技能比赛三等奖”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4、推进教研教改和教研成果转化工作。开展优秀教案、课件、论文等评选工作,积极参与省、市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着力推进校本研修,解决好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基本问题,从而提高研究水平和实效。
    5、抓好体育教学、健康教育工作。加强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体能训练,认真组织体育课及两操活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健康卫生教育,做好常见病、流行病的宣传及预防。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深入开展教学和管理改革,力争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提出“当好人、做能人、争强人、创名人”的教师培养目标,积极实施“三名工程”。确定以名师工程建设为抓手的培养目标,要以名师带动师资水平地提升,铸就名校,进而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通过名师工程地建设,旨在强化学校师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造就一批在全县乃至全市教育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队伍,扩大和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学校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进行专业切磋、相互合作、分享经验,教学相长。学校开展技能比武、听课评课、校级教学能手比赛,教师礼仪培训,“三字一话”大练兵活动,鼓励人人参与,分别从说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创新、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微课等方面进行展示、交流,鼓励专业教师研发校本教材,全面推动教研教改,教学、教研成效明显,硕果累累。2014至2016年学校先后有一个国家级“一二五”规划立项子课题经结题鉴定获得结题证书并获课题评选一等奖、五个市级立项课题、四个县级立项课题通过交流评审获得结题证书。 2016年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中陈花萍同志获得省级一等奖,牛小琴同志获得市级二等奖。在蒲城县第二届微课大赛中郭小玲获一等奖,闫敏、王杏利、王蕾、获二等奖,牛小琴获三等奖;在第九届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评选中,王蕾、张丽、王晓平获一等奖,牛小琴、张引红、闫敏获二等奖,许俊丽、杨改红、张晓燕获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名师工程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也为学校进入名校行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6、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以“双师型”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完善主管部门培训、企业顶岗培训、校本培训三大体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培养市级专业带头人1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依据《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岗位设置聘用制度》,完善校聘教师遴选、管理、考核办法,年聘专职教师15名;两年引进专业教师20人,骨干教师10人。建成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四、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校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开展集团化、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先后与大连思美娅服饰有限公司、江苏中达电子集团、青岛利浩公司、北京好利来有限公司、西安明珠教育集团等企业联合办学。近三年来向社会输送各类技术人才2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深受社会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1、订单培训的路子,与大连思美娅服饰有限公司、西安明珠教育集团、中达电子有限公司、富士康有限公司、三星液晶显示有限公司、北京好利来投资有限公司、陕西压盐设备厂等企业合作办学,“把企业搬到学校,把课堂搬进工厂”,不断加快产教结合的办学步伐,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2、加快产教结合的办学步伐,创新校企合作模式。2011年8月9日,由我校牵头,联合渭南市合阳、白水、华阴等8所职业学校和国内大连、福建、广州、苏州等发达地区13家服装公司,组建成立了渭南服装职业教育集团,并将由中央财政投资的400万元,建成面积3083平方米的实训大楼作为渭南服装集团实训基地。集团运行以来,与大连思美娅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企业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专业设施设备,建成现代化生产线,管理科学,运行顺利。现已初现集团化办学活力。
   五、社会贡献
    1、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创办以来,已先后从当地招生培训近5000人,本专业和大连思美娅服装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开办服装专业实训基地。目前,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有专职教师10多人,外聘教师20人。学校与大连思美娅、苏州舜天有限公司、青岛祥泰、青岛翠竹、苏州立锵、大连紫源、大连苏欣制衣等18家知名服装有限公司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和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也是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项目。10年来培养学生3000余名,安置在上海、苏州、青岛利浩等地大型企业,就业稳定。
    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累计培养电子电工人才3000余名。十多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紧密联系江苏中达电子有限公司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超前、培养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师资队伍精良、设备设施先进、办学效益一流”的示范专业,坚持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4、2015年年初,在县委、县政府、教育局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要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我校大力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广大农民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与县农业局合作分别在蒲城县荆姚镇程家村一、二、三、四、五、六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00人(其中:苹果栽培技术230人,酥梨管理技术220人,葡萄田间管理技术150人);与县扶贫办合作分别在蒲城县高阳、三合、罕井等乡镇开展雨露计划--服装专业技术培训150人;与县人社局合作组织全县小学教师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89人;与县委组织部合作组织全县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农村基础党建和党务工作知识、农村信访矛盾调处和应对等知识培训264人,实施了各类项目的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操作等培训工作,时间短、见效快,深受群众欢迎,圆满高效地完成了各类培训任务。
   六、政府履责
    1、2016年,县财政投入280余万元,硬化了操场,改造了学校水侧,方便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方便。
    2、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育思想现代化。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先进教育思想体系,全社会的人才观、质量观有根本转变,形成“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全民共识,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
    3、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推进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全面普及职普比为1:1,在校生规模达到6000人以上,毛入学率达到100%;巩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全面培养职业教育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实现中职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建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
   4、健全现代教育制度,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建立与全县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地方教育法规和规章,深入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
    5、职业教育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训为重点,围绕“三区五化”建设,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县职业教育中心打造成集技术培训、就业训练、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实用人才培养平台,培养更多的新型技术人才;整合中职资源,将高阳、龙阳职中整合到县职教中心。优化继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实现与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互联互通,支持开展多样化服务,为蒲城人民提供社会化的继续教育服务和终身学习机会。
2020年,在城南新区东区将新建300亩,投资3亿元,新建县职业教育中心,并完成整体搬迁工程。
    6、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职教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主管教育副县长担任,成员由教育、财政、经发、住建、国土、审计、水利、环保、气象、规划、人防、消防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统一领导和部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建一所成一所,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建设项目的有效利用。
  (2)完善机制,确保质量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决贯彻落实《建设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科学立项,充分论证,精心设计,规范施工,严格依法实行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理管理制、质量监督制和竣工验收制。对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全的项目不开工建设;坚决杜绝压缩合理工期,突击建设现象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建立长效检查机制,定期对项目进展、工程质量、设备采购招标、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建立健全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款;保证按工程进度拨款,不得拖欠工程款。工程建设执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2〕1号)有关减免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优惠政策。
   七、特色创新
     1、立足区域经济,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开设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焊钳技术应用、音乐教育、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烹饪西点专业、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等九个专业。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育人为本,服务“三农”,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注重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
    2、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各专业与相关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找准与企业互利合作的契合点。将学校育人和企业用工紧密结合,将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相结合结合,实现双方资源共享。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通过创建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了“学校对接行业、行业联系企业、校企共同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并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形成了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的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3、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按照“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思路,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行学训一体化教学。学校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周轮换、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出资20万元从社会聘请专家、技师、工程师等高技术人才为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强化教学的职业性和岗位的对接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已经形成了“专业紧贴产业、教学紧盯企业、精品畅通就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
   八、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1、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三年来,学校党总支严格按照县委、局党委有关文件安排,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活动,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组织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到铜川照金延安,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建设了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并按要求及时开展党的有关活动,组织党员学党章、抄党章、写心得、谈体会等活动,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学校始终坚持“素质高、业务精、作风正”这一管理目标。坚持“三讲三提升”,保持了队伍的纯洁性和号召力。加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班子全体成员在政治思想、业务工作、为人处事各方面为全体教职工做出表率。
     2、强化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1)进一步健全党内制度,提高党内生活质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以规范的制度管理,促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2)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每个党员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工作任务,做好相关工作,促进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年终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党内外评议及支委会研究,评出各年度的优秀党员。
   (3)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与教育。根据上级党委的年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制定并落实好本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在保证党的常规工作正常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组织意识教育,加强对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工作,提高党员素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
  (4)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树立党员干部形象,全体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师党员争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承担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并成为学习组、教研组交流发言的带头人。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活动及考核记录,为党内评优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5)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制订本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努力做好骨干教师入党工作,引导团员青年及入党积极分子靠拢党组织,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奠定坚实基础。以在教学第一线青年骨干教师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和入党前的强化教育。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预审制度及发展程序,保证发展重点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对考察合格的预备党员按时办理转正手续。本年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人,及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
  (6)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我校认真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及时向上级报送有关报表和党建信息。
    3、抓好作风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1)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班子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凡有重大事项均通过党总支委员会研究。
  (2)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广泛开展向全国和本地、本校先进教师学习活动,将本校优秀教师事迹张榜公布,予以宣传。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第32个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阐释了教育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对教师提出了做“四个引路人”的殷切期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又一篇加强教育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文献,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只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才能进一步推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才能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才能进一步推进落实教育公平,才能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完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体干部党员认真学习《廉政准则》,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教职员工的廉洁从教教育。开展反腐倡廉专项教育活动,组织观看廉政纪录片,撰写心得体会,自查报告,整改措施,个人总结,不断提高广大党员教师廉洁从教的思想认识。
  (4)推进学校民主化管理进程。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利用暑假及学习实践发展活动、教代会,广泛征集师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并整理归纳,为学校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5)依法办学,规范招生。规范学校各项资金运行程序,规范教学用书管理和征订工作,进一步加强源头教育,端正行风。
  (6)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坚持“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积极落实校务公开、党务公开、“阳光工程”工作,学校的各项工作如发展党员、师资培训、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福利、财务开支等情况,均在校务公开栏中公示,同时经常听取教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大大增强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7)加大效能建设力度。行政干部继续实行坐班制以及行政值周制度,并切实负起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党员教师每周要做好“党员先锋岗值周”工作,负责学生的进校的交通安全。
    4、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1)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教职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进一步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通过教职工代表暨工会代表大会,选出工会新班子,为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供组织保障。实施送温暖工程。工会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健康体检;平时做好对生病、受伤的教职工的关心慰问工作;每逢重大节日,组织教师开展一系列活动。
  (2)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
广泛组织学生开展文体活动,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断提升学校内部活力。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全国和全省职教工作会议以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广大群众认为子女上高中考大学才是就业的正道,上职业学校是出于无奈。同时,政府应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出台一些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政策。
    2、学生流失严重。政策调整很好,但执行不力,造成流失现象严重。
    3、学校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综合管理,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专业教师队伍薄弱,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紧缺。
    5、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紧缺。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目标不能有机对接。
  (二)改进措施
    1、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认可。
    2、加强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增加学生操作动手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为家庭服务。
    3、加强骨干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增强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带动各专业健康、快速发展。
    4、坚持项目导向,重点支持。坚持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相结合,发挥财政投入导向作用,集中财力,重点支持,引导职业学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和保证。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多安排“双师型”教师来我校任教,以更好的培养多方面的技能人才,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蒲城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6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