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三项活动,让学生爱语文

发布时间:2013-09-09   浏览量:3999
 
推广三项活动,让学生爱语文
 
 
 
语文教学的最基本功能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占有中小学课时最多的语文课堂,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对语文兴趣不浓,知识面窄、口语表达能力差、朗读能力不高,书写水平偏低,各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学生能力没有展示的舞台。教师的教学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缺乏创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普遍不够重视。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语文。语文成为各科教学中的问题学科。
笔者曾经教学中小学语文达九年。回顾语文教学的过程,很多现象令人哭笑不得。很多小学生上学前就能背很多古诗,而小学六年级毕业能将课本中50多首古诗背完整的了了无几;小学六年一共1000多个早读,六年级学生中能流利读通一篇课文的没有几个;学生语文早读的声音,一至九年级声音大小逐年级递减,很多九年级的早读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写乱了很多本子,能把字写得工整美观的没有几个。
笔者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十多年来,感到最难听的是语文课。教师讲得没有激情,学生学得索得无味,课堂漫长难耐。笔者在课堂上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这一节课上与不上,对学生倒会有多大影响?
最有文化低蕴、最能展示教学风采、对其他学科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文课为什么会是这么一个现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经过调查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语文教师的能力,二是学校能否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环境。写字、朗读、表达等语文能力是对学生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能力。所以,学校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扎扎实实做好三件事,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让学生爱语文。
一、大力倡导写字教学。
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写字教学逐渐被弱化,甚至出现片面的看法,认为无纸化办公最终要取代手写。学生考试重要的是做对答案,写字好坏不要紧。正是这些误解,导致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普遍不重视写字教学,不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不讲究卷面格式,书写乱七八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写错别字、笔顺不正确现象时有发生。
写好字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陶冶学生性情的需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正确、规范书写汉字都是必须的。让学生写字不是让每位学生都当书法家。学生写字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在此基础上做到美观。所以,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写字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每节课都要有一定时间专门指导学生写字;其他年级学生每天都应有一定时间进行写字训练。
重视写字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有写好字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都有一定时间自觉地去练习写字,让学生自觉地去把每一次作业写好;教师给学生安排的写字量应适度,不能把写得多做为训练的方法,而应该要求学生努力把每一个字写好。教师要把给学生布置的写字量降下来,把质提上去。
二、开展美文诵读活动。
语文课堂需要有朗朗的读书声。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如果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这篇课文,就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课文,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而读能表达出这种意会来。学生在经常的朗读过程中,会逐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增加积累,对日后产生重要影响。在人有一生中,口头表达可能是一项最重要的能力。
美文诵读活动要持之一恒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让每一个早读都在朗朗的书声中进行,让多数的语文课都充满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让每一个学生都为自己能流利朗读课文而自豪,让每一节课都是学生锻练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不要让语文课堂只有少数学生表演,其他学生成为观众;不要让学生为一两“标准答案”失去对语文的兴趣。
开展语文诵读活动是一种简便易行、最见实效的提高师生语文能力的方法。师生可以没有其他艺术特长,但多数能朗诵课文。只要被他们重视起来,就会产生艺术效果,被多数师生所接受,容易推广。
所以,开展美文诵读活动比开展讲故事、古诗诵读活动更简便、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贴近教学实际,更能直接服务教学,因而可以作为一所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来开展。
三、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语文才能的舞台
学生得到鼓励,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有得到肯定,才会产生持久的兴趣。语文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主题班会,办好黑板报,让学生的语文作品得到展示。学校要办好校刊,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语文知识抢答赛、校园广播等,给学生更多展示语文才能的机会。
语文教师要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学生要演好课本中的一个角色,必须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一句台词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动作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只有对课文理解到一定程度才能把握好。师生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所以,表演课本剧最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即使是粗制滥乱造的课本剧,也比一节不切实的语文讲解课理解要深。学校也要适时开展课本剧表演大赛,用教材内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涵。
要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得到落实,语文教师当然是主力军。但仅靠教师自发地去落实,效果不一定会好,而且参差不齐,所以,在提高教师认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学校的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推进:
一是采取行政手段强力推行。我县为了落实新课程的一要求,采取了综合能力考试这一措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被基层教育行政部门深刻认识,流于形式,更没有真正纳入评估内容,弱化了语文能力的考核。甚至可以说,目前学生语文能力不强,语文教学陷入困境,基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责任。只有把写字、朗读等最基本的内容纳入教学内容考核,才能把语文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只要我们重视起来,教师就会将教学的重点进行调整,把语文能力培养重视起来,还语文教学的本位,从片面抓分数的误区中走出来,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形成良性的、长期的循环。
2、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促进。靠语文教师的影响力开展活动,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学校组织大型活动,给语文教师、给学生搭建展示舞台,才能营造浓郁的爱语文氛围,带动语文能力的大幅提高。也只有在一个个活动中,教师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促进。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情感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至关重要。学校需要开展大型的语文活动,让语文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练,克服语文教学中教师表情刻板、没有激情的弱点,在活动中促使教师提高能力。
3、持之一恒地坚持。培养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持之一恒地重视,一届接一届地开展活动,才能见到实效,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让学生爱语文,不仅是语文教师的事,也是学校的事。以提高师生语文能力为基础,进而带动学生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让校园文化更具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