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逆反心理的误区
学生基本情况
本案例的研究对象是我班的学生小卢,男孩,14岁,独生子。在校表现一般,平时上课开小差,有时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
问题行为表现
家庭关系极为紧张,只与母亲有极少的语言交流,与父亲基本无话可说,对父亲的态度“就像对待仇敌一样”。在家不听话,不学习,总是看电视打发时日。父母越是管得严,他越是对着干。
背景资料调查
我从与小卢的几次谈话中得知,他对父亲的反感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父亲的脾气不好,在家动不动就骂人,摔东西。
第二,父亲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体不舒服,却强迫他去锻炼;成绩不好就经常当着亲友的面数落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第三,父亲有时不讲道理,把自己的失误归咎于他。
第四,父亲在生活上要求太严,也较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头、洗澡等,让他感到有点不可理喻。
总的来说,他认为父亲太不近人情,让他无法忍受。而母亲则没有主见,无论什么事都对父亲言听计从,一点也不懂得为他着想。事后,我从其他家长口中了解到小卢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
分析与诊断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这是一例较为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心理问题的个案。案例中父亲的专横、不尊重、期望值过高等都引起小卢的极大不满,进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时,便在感情上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但是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反而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因此对他更加严格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复出现,终于使得小卢的不满情绪逐渐外化为敌对行动,最终造成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不论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确,他都只有一种态度——与之对着干。因此,要做好小卢的心理辅导工作,必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改变小卢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第二,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
辅导过程
1.方案设计:
目标:根据小卢的状况,希望通过辅导,能改变小卢对家庭的逆反心理,从而改善他与家庭的关系,进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步骤:帮助小卢分析自己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自我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期望;为小卢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小卢提供学习帮助。
技术技巧:共情、积极关注、认知治疗、行为家庭治疗、激励机制。
治疗时间:整个过程约九周,分三个阶段进行。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双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了解小卢与家庭关系的现状,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基本取得了他的信任。他坦然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目的是为了激怒父母。他甚至把成绩差作为一种报复的手段。从客观上说,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小卢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所以,必须引导他正确地看待父母的教育。
(2)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
在与家长的电话联系中,我告知小卢已经表示愿意改善与他们的关系,并婉转地指出他们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议他们找时间与小卢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认同我的看法,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向小卢检讨自己的错误,并请求我协助共同教育。
第二阶段:家校合作,实施行为辅导措施。(约6周)
本阶段为整个辅导过程的关键所在,共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家庭会谈。
会谈有我、小卢及其父母参加。我安排小卢首先发言。他谈到了对父母反感的原因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要求他做了自我检讨。然后我安排其父母向小卢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尽管小卢一时间未能接受,但他表示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整个过程气氛较好,双方都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
第二步,布置家庭作业。
事后,我分别对双方提出如下要求:
父母要改变态度,尤其父亲要改变说话的语气,平时多些与孩子交流思想;对于小卢“变乖”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一些小卢暂时未能改变的错误,不必与他计较,以免使矛盾激化。一些生活上的小问题不必要求太严;平时尽量抽出时间,多些与孩子接触,比如饭后全家一起散步、逛书店或商场、打球等,以加强沟通,促进感情交流,从而改善家庭关系。为了达到预定的效果,我要求家长经常与我电话联系,以检查小卢与家庭关系的进展情况。
小卢要做到每周与父母共同散步、购物或者打球二至三次;回家要认真学习,完成作业并复习功课;改变对父母尤其是对父亲的态度,当觉得他们做得不对的时候,找老师倾诉,寻求帮助,不能顶撞父母;每次做错了事,要勇于向老师承认错误。
第三步,为小卢提供学习帮助。
测验、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完成作业等问题是父子俩冲突的导火线,所以我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并特意安排两个品学兼优的男生专门帮助小卢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其中一个与他同桌,并叮嘱两人平时多与小卢谈心,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同时适当开导他。
刚开始的时候小卢并不合作。但是经过大约差不多四周的时间,家长来电告知小卢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愿意由父母陪同去买衣服,书籍等东西,在家会完成作业,与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决定采用激励机制。在与小卢的闲聊中要求他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他说希望能有一台数码相机和假期到北京旅游。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们表示完全能够满足。我和他们商量后对小卢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办法进一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小卢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辅导结果
学期快结束时,对小卢的心理和行为辅导已经进行十周了。据父母反映,小卢顶撞父母的情况基本消失,与父亲也有了一定的交流。由于家庭关系的改善,他的学习成绩虽然仍不太理想,但是有了较大进步,不及格的课程由原来的5门变为1门,基本上符合预定的目标。父母也兑现承诺,买了相机并带小卢去北京旅游。家庭关系进一步改善,小卢也终于走出了逆反心理的误区。
小结与启示
本案是一例较为典型的家庭教育不当引发逆反心理的个案。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本案研究仅作为一种尝试。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采用认知治疗、行为家庭治疗等方法对小卢的逆反心理进行辅导矫治还是有明显效果的。与此同时,本案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方法,采用专制或者其他不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出现偏差,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因此,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和心理特点,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才能使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