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小议有效朗读指导——课题学习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效指导朗读,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变着法子让学生读
1、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
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2、移情悟意,换位体验
换位移情就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与之相同的感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朗读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入境的水平。
3、创设氛围,进入情境
(1)、凭借多媒体技术优势,营造氛围,从读中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火种,施教之功,先在激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它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办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在新知与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强烈兴趣,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2)、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难点,从读中感悟。
每节课的教学,都有重点或难点,而且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生则难以感悟其中的知识意境。
(3)、 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从读中共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这句话,对情感在创作时和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得可谓精辟,学生在朗读课文、深入体验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情感的涌动。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点拨渲染,再现特定氛围,激起学生真情流露,朗读时就自然有所感悟、有声有色了。
4、引入竞争,激发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诱发学生强烈地想读好书的愿望,并能使学生发挥出最佳的朗读水平。我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我都给打分,特别是小组赛读,要求读时做到: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不重读,学生非常喜欢,同时也培养了组里的团队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二、要让学生充分读
1、给足“读”的时间。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所以,我在上课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朗读课文,使其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避免问题过碎、满堂问式的串讲,多给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的时间,从而达到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2、扩大“读”的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采用默读、轻读与集体朗读的形式,控制指名读。在大部分的讲读课中,可采取“默读勾画——轻读品味——议论表达——朗读反馈”的教学方法。在这四个教学环节中,读占了三个。默读后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重点写了哪个方面?并分别勾画出来;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轻读、体会课文是如何一点一点来写清楚的;然后,让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对字词、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指名朗读,反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与足够的时间参与到课堂“读”的实践中来。
3、提高“读”的质量。读得再多,没有质量的保证,也难以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要求学生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保持协调一致,用“心”去读;第二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做到每读一段、每读一篇都要有目的,不白读;第三还要选好读的重点,一篇课文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必须选择有助于进行词句训练的、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题的、有利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读。
三、读要和评价相结合
1、情景语。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
2、修辞语。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评价:“你读得也是甜甜的,真好。”
3、幽默语。它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读是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要保证语言文字训练到位,务必以读为本,充分发挥读的多重功能。